贾新年采下一朵花池里的鲜花,递给早已笑的睁不开眼睛的老伴儿王兰香,老两口眼角都是幸福的泪水,王大妈说:“一辈子没穿过这么好的衣服,要是孩子们都还活着就好了……”10月29日,河南省西部一乡镇敬老院里,先后失去三个儿子的贾新年和王兰香在大伙的见证下,补拍了结婚55年后的喜照,敬老院的其他老人们用锣鼓和掌声给他们送来祝福。
贾新年是河南西部山里农民,生育了4个儿女,老大孩子在21岁时候患肺结核,因治疗不及时去世,之后一岁多的老三儿子也意外去世,十几年前,二儿子打工途中检查出来肾积水,刚开始想着扛扛就好了,到医院治疗时已经是晚期,不治身亡。他们俩也是旧县敬老院里唯一的一对儿结发夫妻,该敬老院张院长一直有一个心愿,想给老人补拍一张喜照,补办一场婚礼,给他们一些心理安慰。
洛阳市博爱社工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得知后,从影楼租来服装,在所有老人的配合下,给两位老人补拍了喜照,重新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婚礼。两位老人相互搀扶,喜极而泣,原本患中风后遗症不能利索说话的贾大叔,整整一个上午,眼泪都没有干过。王兰香一直在说:要是孩子们都活着,看到现在也都该笑了……
贾新年今年76岁,王兰香74岁,贾新年六年前脑出血留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,每天拉着一根拐杖,以防摔倒,嘴角总是不受控制的流口水,王兰香就在他的肩膀上缀了一条毛巾,方便他随时使用。王兰香14岁时患眼疾,在大儿子去世后患上一种当地叫做“气伤风”的病,发作时精神亢奋,烦躁不安,喂羊铡草时铡断了左手,二儿子去世后又流泪过多,患白内障,却因为晕车,一直没有进行过治疗,7年前才做过次手术,在阳光下才能够看清。
二儿子去世后,儿媳妇选择改嫁,两位老人不忍断了香火,留下了小孙女。50多岁的女儿虽然偶尔能够回家看看他们,却有两个80多岁的公婆需要照顾。说起来在家的生活,王兰香告诉作者:孙女回家了才炒点菜,平时根本就不吃菜,蒸馍时候发面,和的软软的,放桌子上拍拍,两个人一人拉一边蒸笼,才能盖上笼盖。在敬老院里,贾新年半身不遂没办法端饭打菜,王兰香就用断了的手臂夹着一个碗,另一只手拿汤或者菜。
贾新年总说命不好,让王兰香跟着自己受苦了,吃饭时候,让王兰香把馒头掰开,他给夹一些菜。两位老人都是右手,贾新年笑着说:还好这只手不耽误生活,要是用笨笨手(当地把左手称笨笨手),就不好使换了。
吃过饭在院里晒太阳,风吹乱了王兰香的头发,贾新年喊住老伴儿,给她整理头发。虽然他们身体不方便,相濡以沫的感情令人动容。
洛阳市博爱社工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从影楼租来服装,在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给两位老人换上喜庆的喜服。一位工作人员问:“婶,年轻时候穿过这么红的衣服没有?”王兰香笑的说不成话。后悔让小孙女去了姑姑家,她事先知道今天要来给他们照相,没想到会是穿上喜服照相,老人说:这跟做梦的一样,像唱戏……
贾新年穿好西服,站在住室门口等待另一个房间里的老伴儿,张院长看见他穿的还是平时的布鞋,赶快拿过来自己的皮鞋给他换上。老人试了一下,有些不习惯。
穿好喜服的两位老人刚出来,敬老院里其他老人们都围了过来,纷纷称赞,几位喜欢娱乐活动的老人甚至敲响了锣鼓奏乐,两位老人笑的也是合不拢嘴。
结婚55年后补办的“婚礼”也吸引了当地不少居民,很多附近村子的居民听说后,也过来看热闹,拿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。贾新年说:没想到老了不会动了,还能这样风光。
笑个够的老人们表示要沾沾他们的“喜气”,全院50多名老人和工作人员一起合影。
合影期间,一位老人喊了一声:“亲一口!”别的老人们也跟着起哄,两位老人只好不好意思的把额头碰在一起。78岁的张院长说:敬老院里虽然硬件已经很好,平时都是老人,也没啥活动,这回不仅完成了自己一个心愿,也会让院民们一个月都有啥谈论的了。
按照传统习俗,最后一项进程是“送入洞房”,张院长带着锣鼓队,把两位老人送回住室。组织本次活动的洛阳市博爱社工服务中心冯主任告诉作者:老年人的关爱不只是物质层面的,精神上同样需要更多关怀,我们给老人们补办婚礼,给他们拍照,就是想走进他们的生活,走进他们的心里,给他们带来快乐,随后我们的志愿者会逐个敬老院走访,也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参与。